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美国移民

外教老师中国教育体验:美国教育遇到中国课堂

2015-11-10    

  外滩教育迅,近年来中美合作的教育项目屡见不鲜,但是每每洋教师到了中国的土地上多少都会有点“水土不服”,原因显而易见,美国教育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性学习,而中国的应试教育则更注重结果而非获得结果的过程。好在,如今的这一代学生他们拥有最好的资源,在他们面前就有变革的窗口,关于教育和学习,他们至少能够独立发声。

  作者David Metz曾作为教师代表在国内一所中学合作开展了变革性实验项目,他目前在洛杉矶一所艺术高中教授戏剧。他描述的应该是发生在几年前的故事,但现在看起来仍引入思考。

资料图资料图

  会议是在一个铺着白色瓷砖的简朴讲堂里举行的,它位于中国舟山群岛最大的岛屿上,也就是东海和长江三角洲交汇的地方。讲堂内唯一的装饰是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写的英语致词:“欢迎家长(微博)和学生们。”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中国学校的家长会。作为与会的唯一一名老外,我坐在前排,旁边是我的翻译,后者刚刚拿到语言学学位。

  校长讲完话之后,这个高中课程联合教育项目(High School Course Joint Educational Project)的负责人刘茂林(音)就我们的学生可以如何获得提高发表了讲话。然后就轮到我了。

  在翻译的帮助下,我表示自己对学生们取得进步非常有信心。我提到学生们的参与是未来取得成功的关键,因为他们可以相互学习,我还请求家长们鼓励自己的孩子更充分地参与进来。一些家长点了点头。

  我还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即我们的学生需要在学习方面更有自主性,并且满腔热情地描述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这些话被翻译成中文之后,似乎在现场引起了不安。接着,家长们把问题抛了过来。

  “我知道一个学生必须掌握7000多个英语单词才能在托福(微博)考试中拿到高分,”一位担忧的父亲问道。“三年后他们能做好准备,能被好的外国大学录取吗?”

  接着提问的是薇薇安(Vivian)的母亲、一名军官。“怎样才能迫使自己的孩子自主学习呢?”她问道。

  我还没来得及回答,一位父亲插话进来。他想知道这种“自主学习”是否只是美国老师偷懒不上课的一种方法。

  此时,在场的一名中国老师就家长对外教提出这么不敬的问题表示了反对。刘茂林的助手探过身来,略带歉意地轻声对我说:“他们没法理解这种学习方式。我们也必须教育家长。”

  那天我了解到一些让人吃惊的事,接下来的两年也是如此。不过,那天之后我再没被邀请去参加家长会。

  2012年9月,我被洛杉矶郊区的南岸基督中学(Southlands Christian Schools)派到舟山的一所中学授课,派遣指令要求我使用与自己在加州的授课完全一样的方式。

  这所中学与南岸基督中学合作开展了一项变革性实验项目,让学生们有机会参与一项中美联合课程。自主学习本该是这个项目的核心,让学生们为将来上美国大学做好准备。

  来中国时,我坚信自己可以教这些年轻人独立思考,坚信他们会明白这个工具对他们的教育多么有价值。但后来,当我看到学生们为了好成绩针对极其简化的衡量标准而拼命竞争时,才发现中国的教育制度是如此强烈地排斥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

  因为高考(微博)分数对上大学是最重要的,平均积分点对学生和家长而言似乎就不那么重要了。而且在考试的重压之下,学生们往往不看重批判性思维和课堂上的口头发言。

  有一天,在处理完猖獗的作弊和抄袭行为后,我觉得是时候与学生进行一番严肃交谈了。

  我甚至将讲话内容翻译成中文,以免我那些通晓英语的学生声称存在误译的情况。我觉得我说得很明白:如果你写下的答案不是你想出来的,你连续写下三个或更多这类单词,你就必须注明来源。否则就是剽窃。你的作业必须由你完成。

  片刻之后,我发现一名女孩呆呆地看着另一名女孩肆无忌惮地夺过一名同学的作业(我刚刚检查过的),把它当成自己的作业。很明显,我的话白讲了。

  我需要一些支持。在课间休息期间,我告诉了校长刚才发生的事情。她尽职尽责地向这些犯错的女孩及整个班级说明我的英语课的不同之处。

  “梅茨(Metz)老师在这里的时候,这就是美国课堂。我告诉你们,美国课堂不允许作弊。”

  我开始了解教育哲学的根本差异。中国侧重最终结果;美国则关注获得最终结果的过程。

  一次,该校副校长和南岸基督中学海外校长突然来到教室,听了一节课。当时在课堂上,学生们默默地写着五段论的文章,而我则跟他们每个人进行讨论,以保证他们理解了相关材料。

  大约一个月后,在QQ上交流时,督导我的工作的刘茂林写道:“你的课并不成功。”

  他那不同寻常的直白评论让我感到震惊,我问他该如何进行补救。刘茂林写道,“我们会给你提些建议,然后再进行观察。”

  他们确实提了建议
 

咨询热线更多
扫一扫关注亚美加移民服务微博、微信
移民律师更多
  • 注册律师: 梁英杰
    职      称: 中国注册律师
    梁英杰律师,广州暨南大学法学士、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深圳市律师协会会员,现为深圳亚美加因私出入境公司法律顾问。处理民商事法律案件、香港资本投资计划等比较有深入研究,本律师性格开朗、乐于助人,有独特的法律智眼,为有当时人排扰解难,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
热点资讯更多
 
深圳亚美加微信   深圳亚美加微博
地址:深圳市罗湖区嘉宾路2018号深华商业大厦1009B室 518001
电话: 86(0755) 82233844
亚美家(深圳)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2021 szamega.cn All rights reserved.